高考牛軛湖 什么是河谷特征
地理高手進來?。一般流域的河谷特征怎么形容?。棵芪魑鞅群?、 長江、尼羅河、剛果河、亞馬孫河、墨累河、黃河、水文特征,1汾河流域的河谷特征,是什么?主要植被類型?中國的河流知識點。
本文導(dǎo)航
什么是河谷特征
通常山區(qū)的河谷特征多屬于峽谷特征,因為山地地形抬升,河流下切強烈,形成峽谷,例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,河流峽谷多屬于“V”型谷;冰川谷為“U”型谷;而平原河流由于受到構(gòu)造地貌影響較小,而河流受地轉(zhuǎn)偏向力的影響突出,在平原上自由擺蕩,形成彎曲形態(tài),老的平原河谷地形還會形成牛軛湖。一般流域的河谷特征通??梢詮乃纳现邢掠畏植歼M行描述。描述河谷形態(tài)、切割深度、擺蕩寬度、河流階地級數(shù)、河漫灘的寬度、寬深比等不同角度進行定量描述。這已經(jīng)屬于比較專業(yè)的河流地貌學內(nèi)容了,中學較少涉及。
西伯利亞三大河流水文特征
密西西比河:
流域廣闊,各地氣候條件不一,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異。上游河段緯度稍高,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補給為主,4月出現(xiàn)全年最高水位,6月因降水增多,出現(xiàn)次高水位,洪水期 3~7月,12月為枯水期。年平均流量 2900 立方米/秒 。冬季封凍 ,含沙量少。中游年平均流量 5800 立方米/秒,3~8月為洪水期,6 月出現(xiàn)最高水位,12 月為枯水期。由于西岸流經(jīng)半干旱地區(qū)支流的匯入,河流含沙量增大 。下游自俄亥俄河匯入后 ,水量大增 ,年平均 徑流量達1.34 萬立方米 /秒,1~6 月為洪水期 ,4 月出現(xiàn)最高水位,10月為枯水期,含沙量大。干流右岸以密蘇里河為首,長度大、水量小、季節(jié)變化明顯;左岸以俄亥俄河為首,長度小、水量大、季節(jié)變化緩和。流域內(nèi)大部分為平原,為美國中南部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和工業(yè)、生活用水。但中下游河段因比降小、河漫灘廣闊,過去每當春夏,河水暴漲,中游以下沿河低地極易泛濫成災(zāi),有美洲尼羅河之稱。
長江:
長江流域得到比較良好的灌溉;年平均降雨量大約1100毫米(43英寸)。雨多半由季風帶來,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。在流域山區(qū)部分,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現(xiàn)。流域中下游季風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于3至4月間,持續(xù)約8個月。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,但隨后又急劇增高,一直持續(xù)上升到8月,達到最高水位。此后水位逐漸回落到季風到來前水平,水位降低在秋、冬季的多數(shù)時間持續(xù)進行,一直延續(xù)到2月,此時達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。 年水位起伏幅度頗為可觀——平均約20米(65英尺)——枯水年為8~11米(26~35英尺)。在峽谷中,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達到40~46米(130~150英尺)的巨大規(guī)模。下游水位變化的影響被湖泊的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縮??;而海潮對水位具有極大影響。在吳淞附近,日潮幅為5米(15英尺),年潮幅為6米(20英尺)。
分析輸送到長江口的水量顯示,流域高原地區(qū)提供流量的10%,而江中其余所有的水,系流域中下游地區(qū)所提供,洞庭湖和鄱陽湖約提供水量的40%。
長江水量巨大。即使在上游地區(qū),平均流量亦超過1,982立方米/秒(70,000立方英尺/秒)。在第一大支流雅礱江匯流后,長江流量急遽增加,平均接近5,493立方米/秒(194,000立方英尺/秒)。再往下游,長江接納眾多支流,流量逐漸增加,在宜昌附近三峽末端達到14,980立方米/秒(529,000立方英尺/秒),在漢口附近達到23,984立方米/秒(847,000立方英尺/秒),而在南京附近達到31,149立方米/秒(1,100,000立方英尺/秒)。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,980立方米/秒(1,200,000立方英尺/秒),而年注入大海的總水量為1,072立方公里(244立方英里),使長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。
尼羅河:
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,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,8月達到最高水位,以后水位逐漸下降,1至5月為低水位。雖然洪水是有規(guī)律發(fā)生的,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。產(chǎn)生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,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季節(jié)性暴雨。尼羅河的河水80%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亞高原提供的,其余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。洪水到來時,會淹沒兩岸農(nóng)田,洪水退后,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,形成肥沃的土壤。四五千年前,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(guī)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。很久以來,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、稻花飄香。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,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,充滿著無限的生機。 埃及丹達拉附近的尼羅河
白尼羅河發(fā)源于赤道多雨區(qū),水量豐富而又穩(wěn)定。但在流出高原,進入盆地后,由于地勢極其平坦,水流異常緩慢,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,在低緯干燥地區(qū)的陽光照射下蒸發(fā)強烈,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,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。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,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。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、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,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。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,它于5月開始漲水,最高水位出現(xiàn)在11月,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于白尼羅河,頂托后者而使其倒灌,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(fā)。青尼羅河發(fā)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,上游處于熱帶山地多雨區(qū),水源豐富。由于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(jié)性,河水流量的年內(nèi)變化很大。春季水量有限,6月開始漲水,接著即迅猛持續(xù)上漲,至9月初達到高峰。在此期間,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。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,以后即是枯水期??菟诘淖钚×髁坎患懊棵?00立方米,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。阿特巴拉河也發(fā)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,由于位置偏北,雨量更為集中,加上其流域面積小,所以流量變化更大。冬季斷流,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。
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(jīng)沙漠,河水水量在那里只有損失而無補給。由于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(qū)域,那里有巨大的流量,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(fā)、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,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。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?shù)氐膹搅鲄R聚而成,只是單純流過的河,稱為客河。當?shù)氐臍夂驐l件對這些“客河”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,只有消極的影響。
尼羅河干流的洪水于6月到喀士穆,9月達到最高水位。開羅于10月出現(xiàn)最大洪峰。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,60%來自青尼羅河,32%由白尼羅河供給,剩下8%來自阿特巴拉河。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。在洪水期,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占68%,白尼羅河山l0%,阿特巴拉河占22%;在枯水期,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%,白尼羅河上升到83%,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,無徑流匯入。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變化,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、季節(jié)分配特點有密切關(guān)系。
剛果河:
剛果河支流眾多,河網(wǎng)稠密,干流繞行于剛果盆地邊緣地帶,形成一個向北突出的大弧形,并兩次穿越赤道,水量豐富的眾多支流從赤道兩側(cè)相繼匯人,使剛果河常年流量大而穩(wěn)定,具有典型的赤道多雨區(qū)河流的水文特征。平均流量從夏季的30000m3/s至冬季的57000m3/s。從20世紀初所作的連續(xù)觀測獲得的最小流量為20000m3/s,而特大洪水流量為80000m3/s,平均流量為42000m3/s。如在金沙薩,剛果河的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之比為3:1,是世界大河中流量變化最小的河流之一。但是,由于赤道南北流域范圍大小不同,以及支流水量多少和洪水期有異,因而剛果河的水量一年之中仍有漲落,而且上、中、下游的情況有所不同。上游流量最大的時期是9-l0月,中下游一年有兩次洪峰,第一次在5月,由右岸支流洪水形成;第二次在12月,由左岸支流洪水形成。左岸支流流域面積大,水量也較右岸支流大,故第二次洪水大于第一次洪水。
亞馬遜河:
在奧比杜斯(Obidos)峽谷,河水受到限制,亞馬遜河寬僅1.6公里(1哩)多。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為61公尺(200呎)馀,在巴西境內(nèi)大部分河段深度超過46公尺(150呎)。從貝倫溯流而上有幾處水深的記錄達到91公尺(300呎)以上。但在秘魯?shù)倪吔缇啻笪餮蠹s3,219公里(2,000哩)處的海拔高度不足91公尺(300呎)。在欣古(Xingu)河口的上游,無河心島嶼的永久河床的最大寬度為13.6公里(8.5哩);在洪峰期間,當蓄洪區(qū)蓄滿洪水時的河面寬度擴大到56公里(35哩)或更多。亞馬遜河每小時的平均流速約2.4公里(1.5哩),在河水氾濫時流速大為增加。
由於在整個流域內(nèi)全年雨季的時間不一致,亞馬遜河的上游每年有兩次汛期,并交替受到發(fā)源於秘魯安地斯山脈的支流和發(fā)源於厄瓜多爾安地斯山脈的支流的影響,前者的雨季為10~1月,后者的雨季為3~7月。這種交替影響到下游很遠的河段方才消失,兩次汛期逐漸融合為單一的汛期。因此,從11~7月下游的河水緩慢上漲,達到高峰,然后回落,直到10月末為止。有的地方汛期的水位比枯水季節(jié)的水位高12~15公尺(40~50呎)。以4個大致等距離的地點為例,在伊基托斯高6公尺(20呎),特費(Tefe)高14公尺(45呎),奧比杜斯高11公尺(35呎),貝倫高4公尺(12呎)。內(nèi)格羅河水在2或3月雨季開始后上漲,6月達到高峰,然后開始與亞馬遜河一同回落。
上千年來亞馬遜河不受限制地蜿蜒於遼闊的洪氾區(qū),出現(xiàn)一系列河曲瘢痕、牛軛湖和近來廢棄的故道。當淤泥和沉積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時,在洪峰期河水將溢出現(xiàn)在的天然河堤,沖刷出一條新河道。同樣,新河道在幾年或幾十年內(nèi)不斷淤積,河流又會再次改道。盡管如此,大部分河段內(nèi)河水是沿著筆直的河道而流的。但在每一次洪水季節(jié)仍不斷有沉積物再次充填由河水沖刷出的寬闊河谷,并有大量的淤泥淤積於沉降盆地內(nèi)。與河水的流量相比,洪氾區(qū)的范圍不算很大。淤積區(qū)一般寬19~48公里(12~30哩),周圍為陡峭的懸崖。這些懸崖受到河水猛烈沖刷的地方,產(chǎn)生「陷落的土地」(terra caida)。
亞馬遜河的所謂黑水諸支流——包括欣古河、塔帕若斯(Tapajos)河、內(nèi)格羅河、特費河及特龍貝塔斯(Trombetas)河——很少或者沒有淤泥,部分原因是發(fā)源地的土質(zhì)為白沙土。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淺碧玉色,因為它們同內(nèi)格羅河一樣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。在這些支流注入主流處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,其形狀、寬度和深度類似海上溺灣(漏斗形河口灣)。
海潮漲落的影響通常抵達距入海口約966公里(600哩)的奧比杜斯峽谷。一種稱為波羅羅卡(pororoca)的激潮有時於春潮之前出現(xiàn)在河口灣,來勢洶涌,水位不斷上升,以每小時16~24公里(10~15哩)的速度向上游涌進,一面1.5~4.5公尺(5~15呎)高的勢不可當?shù)乃畨φ归_在主流及支流的淺水面之上。在這種情況下,亞馬遜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。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積物估計有1,500萬噸,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沖走,沉淀在圭亞那地區(qū)的沿海。一群時隱時現(xiàn)的島嶼和淺沙灘已在從北角(Cape Norte)稍北處向南并向內(nèi)陸到沿亞馬遜河口灣的北緣為止的長160公里(100哩)沿海地帶出現(xiàn)。
亞馬遜河流域均處在赤道附近,氣候炎熱潮濕,雨量充沛,年平均溫度25~27℃,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~2500mm。屬于熱帶雨林氣候,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地區(qū)。流域降水季節(jié)分布比較均勻,亞馬遜熱帶雨林干流水量在不同時期均得到補償,終年豐沛,季節(jié)變化較小。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9300億m3,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/11。河口平均流量為17.5萬m3/s,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萬m3/s以上,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于2萬m3/s。河道最低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幅超過20m。由于亞馬孫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,所以河水流量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右岸支流,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對于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進作用,對枯水期的水量起補償作用。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,所以亞馬孫河流域每年有兩次大洪水,高洪期發(fā)生于3~6月,最高水位發(fā)生在6月,其洪峰流量占全年總流量的40%,次洪期出現(xiàn)于10~11月;而6~9月則為枯水期,枯水期流量占全年總流量的14%。
亞馬遜河流域地勢低平,河流比降較小(約為1cm/km),流速較慢,一到洪水季節(jié),洪水宣泄不暢,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~15m,大水淹沒中下游洪泛區(qū)(面積大約5萬km2)兩岸80~250km寬的平地,時間長達數(shù)月之久,呈現(xiàn)一片汪洋。平水時,中游馬瑙斯附近的河寬也在5km以上,下游寬20km,河口段寬80km。因此,亞馬孫河又有“河?!敝Q。
亞馬遜河河口地區(qū),由于近期下沉作用的影響,河水帶人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沖走,所以未出現(xiàn)三角洲,河口呈喇叭型海灣,寬達320km,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條件,每當大西洋海潮入侵時,海水逆流而上,堵截了順流而下的河水,形成1.5~2.44m(有時高達4m)的潮頭,潮水之大有時還能深入距河口965.6km的奧比多斯。大潮時,常形成5m高的水墻逆流而上,其聲傳至數(shù)公里之外,氣勢磅礴,景色壯觀,當?shù)厝朔Q之為“亞馬奴”。
亞馬遜河本身及其發(fā)源于安第斯山脈的大多數(shù)支流,由于河水挾帶著大量的泥沙,且泥土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營養(yǎng)物,故河水呈白色略帶淡黃。而發(fā)源于亞馬孫河流域北部地質(zhì)年代十分古老的內(nèi)格羅河,其水色呈黑里透紅(微紅),并顯強酸性(pH值為5.1)。當內(nèi)格羅河在馬瑙斯附近匯人亞馬孫河后,一白、一黑的兩支水流并排下流約80km,黑白分明,互不摻混。發(fā)源于巴西高原上遠古巖層中的支流(如塔帕若斯河、欣古河),河水則是清澈的。
發(fā)源于安第斯山脈的河流,其懸移質(zhì)濃度最高(一般大于0.2kg/m3),說明這些河流容易受沖刷的影響,被稱為白水河。發(fā)源于高原地區(qū)和大陸沖積層的黑水河和清水河,其懸移質(zhì)泥沙含量最低(小于0.02kg/m3,如內(nèi)格羅河)。主要發(fā)源于安第斯沖積層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較高、坡度較小的河流,其懸移質(zhì)濃度為中等(0.05—0.1kg/m3,如普魯斯河、雅普那河)。亞馬孫河的懸移質(zhì)分布季節(jié)性特別強,其原因在于亞馬孫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積與重新移動和周期不同。亞馬孫河每年攜帶人海的泥沙量約3.62億t,在遠離河口300km的大西洋上,還可以看到黃濁的水流。
每年亞馬遜河流域降水總量149000億m3(或降雨深度2150mm),其中111500億m3為來自流域外部(主要來自大西洋一側(cè))的水汽;來自流域內(nèi)的水蒸汽(即局部水循環(huán))占23%(34000億m3)。降水量中大約一半(73300億m3,占49.2%)通過蒸發(fā)又回到大氣之中;約69300億m3(占46.5%)的徑流流入大西洋,其余的6400億m3(占4.3%)則包括滲漏損失(地下水補給)以及決定水量平衡諸要素的誤差。
墨累河:
墨累河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河流,發(fā)源于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(Snowy)雪山海拔1826m的派勒特(Pilt)山西側(cè)。源流從南向北流,與山脈平行流淌大約100km。流出山區(qū)后與普萊思河[Plain R.上游河段稱吉黑(Geehi)河]及圖馬(Tooma)河相匯。與圖馬河匯合后向西流,穿過休姆(Hume)水庫,在羅賓韋爾(Robinvale)附近接納它的第二大支流馬蘭比吉(Murrumbidgee)河,繼續(xù)向西北流,在文特沃斯市(Wentworth)接納它的第一大支流達令(Darling)河,至南澳大利亞州的摩根后急轉(zhuǎn)向南流322km,在距海77km處流人亞歷山德里娜湖,最后在阿得雷德附近注入南印度洋的因康特(Encounter)灣。
干流全長2589km,流域面積30萬km2,多年平均流量190m3/s,徑流量59.5億m3。如以最長支流達令河計算,全長3750km,全流域總面積107.3萬km2,徑流總量227億m3,可開發(fā)徑流量130億m3,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0億m3。從長度與流域面積來看,墨累河是澳洲大陸最重要的河流,也是澳洲大陸流量最大的河流,與達令河形成墨累—達令盆地。
黃河:
黃河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,干流貫穿九個省、自治區(qū),分別為:青海、四川、甘肅、寧夏、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陜西、河南、山東,注入渤海。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,平均徑流深度79米。但水量不及珠江大,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,較大的支流在上游,有湟水、洮河,在中游有清水河、汾河、渭河、沁河,下游有伊河、洛河。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,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,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。
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,屬青藏高原,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,山峰超過4000米,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;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(qū),黃土高原東為呂梁西坡,南為渭河谷地,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,西至蘭州谷地;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~1300米,地形起伏不平,坡陡溝深,溝壑地面坡度15~20度,溝谷面積占40~50%,溝道密度3~5公里/平方公里,切割深度100米以上;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,海拔不超過50米,進入下游后河道平坦,平均比降只有0.12%,水流變緩,泥沙大量淤積,河床高出地面4~5米;由于黃河多次改道,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,成為緩崗與洼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,洼地比較開闊平展。
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(nèi)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,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,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"高原小江南"的美譽,水流清澈見底又有“天下黃河貴德清”的說法。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(nèi)蒙古的河套平原,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,水源豐沛,灌溉便利,農(nóng)業(yè)發(fā)達,水草豐美,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。
黃河從源頭到內(nèi)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(qū)河口鎮(zhèn)為上游,河長3472千米;河口鎮(zhèn)至河壺口瀑布南孟津間為中游,河長1206千米;桃花峪以下為下游,河長786千米。(黃河上、中、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,這里采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)黃河橫貫中國東西,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,南北寬1100千米,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。
黃河,像一頭脊背穹起、昂首欲躍的雄獅,從青藏高原越過青、甘兩省的崇山峻嶺;橫跨寧夏、內(nèi)蒙古的河套平原;奔騰于晉、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;破“龍門”而出,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,橫穿華北平原,急奔渤海之濱。它流經(jīng)9個省;區(qū),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,行程5464公里,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,是中國第二長河。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,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,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。流域內(nèi),連同下游豫、魯沿河地區(qū)共有2億多畝耕地,1億左右人口。
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,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,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,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。
黃河中游河段流經(jīng)黃土高原地區(qū),因水土流失,支流帶入大量泥沙,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。最大年輸沙量達39.1億噸(1933年),最高含沙量920千克/立方米(1977年)。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,平均含沙量35千克/立方米。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(xié)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。
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、黑河、湟水、祖厲河、清水河、大黑河、窟野河、無定河、汾河、渭河、洛河、沁河、大汶河等。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。
汾河谷地的形成
汾河流經(jīng)山西中部,上游穿行山地,中游經(jīng)太原盆地,介休縣以下變窄,過靈石峽進入臨汾盆地,下游河谷開闊。汾河沖擊許多谷地,山西的重要城市大都處于汾河谷地中,如太原、臨汾、靈石等等。綜上所述,汾河流域?qū)儆趰{谷特征。
由于河床的縱比降和流水速度大,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,就能產(chǎn)生較強的下蝕能力,這樣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寬速度,從而形成在橫斷面上呈“V”字形的河谷.
通常山區(qū)的河谷特征多屬于峽谷特征,因為山地地形抬升,河流下切強烈,形成峽谷,例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,河流峽谷多屬于“V”型谷;冰川谷為“U”型谷;而平原河流由于受到構(gòu)造地貌影響較小,而河流受地轉(zhuǎn)偏向力的影響突出,在平原上自由擺蕩,形成彎曲形態(tài),老的平原河谷地形還會形成牛軛湖。一般流域的河谷特征通常可以從他的上中下游分布進行描述。描述河谷形態(tài)、切割深度、擺蕩寬度、河流階地級數(shù)、河漫灘的寬度、寬深比等不同角度進行定量描述。
汾河流域主要植被類型為森林,草原
這些是我自己找的,我覺得答案是對的
圖片中的題來自一份2012高考復(fù)習試卷,你看一下
望采納。。。。。
地理中國的河流知識點整理
中國的河流知識點
外流區(qū)和內(nèi)流區(qū)
界限:北段大致與季風區(qū)與非季風區(qū)的分界線一致(大興安嶺、陰山、賀蘭山、祁連山的東端),
南段大致與200mm等降水線一致。
外流區(qū):面積占全國2/3,水量占全國95%以上;
內(nèi)流區(qū):面積占全國1/3,水量占全國不到 5%。
結(jié)論
中國以外流區(qū)為主,絕大多數(shù)河流在東部外流區(qū);內(nèi)流河在西北內(nèi)陸。
·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:巴顏喀拉山、秦嶺。
·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:南嶺。
·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(瀾滄江與怒江)的分水嶺:怒山。
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
Ⅰ.外流河的水文特征:因為外流河的補給水源是雨水,所以其水位變化深受季風氣候影響。夏季風盛行時,隨雨帶由南向北推移,河流水量大增,水位上漲,形成汛期。隨冬季風的加強,雨帶南撤,水量減少,水位逐漸下降,河流進入枯水期。南方河流汛期長,北方河短,汛期由南向北逐漸變短。北方河流冬季結(jié)冰,越向北冰期越長。
Ⅱ.內(nèi)流河的水文特征:∵西北內(nèi)陸降水稀少,氣候干旱,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。夏季,冰雪融水最多,山地降水也較多,河水增多;夏季過后,河水逐漸減少,甚至斷流?!鄡?nèi)流河多屬季節(jié)性河流。有顯著日變化。
Ⅲ河流的地區(qū)差異:在地圖中找到下列河流,并認識它們的水文特征。秦嶺——淮河一線劃南北方。
附1:塔里木河:最大內(nèi)流河,新疆人民“母親河”,天上、昆侖山冰雪融水,現(xiàn)調(diào)博斯騰湖水補給。
附2: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分水嶺或河流發(fā)源地的名稱:松遼分水嶺、太行山、秦嶺、大別山、南嶺、武夷山;唐古拉山、巴顏喀拉山;天山、昆侖山、祁連山。
附3:河流水文特征分析:
①徑流量大小(以雨水補給的河流,看降水量的多少;流域面積大,一般流量大)。
②水位季節(jié)變化(決定于河流補給類型,以雨水補給的河流,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;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,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;地下水湖泊補給的河流,徑流季節(jié)變化?。?。
③含沙量(決定于流域內(nèi)地面植被狀況)
④結(jié)冰期有無或長短(最冷月月均溫0℃)
⑤水能(由流域內(nèi)的地形坡度,河流落差,是否峽谷,河流水量大小)。
湖泊的分布
⑴青藏高原湖區(qū):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,青海湖(青,最大咸水湖,湖西有鳥島)、納木錯(最高,藏)。內(nèi)陸湖面積減少的原因:全球氣候變暖,氣候更加干旱,降水少,蒸發(fā)強;引河水灌溉,注入湖泊河水少。
⑵東部平原湖區(qū):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平原、淮河下游和山東省南部。有洞庭湖(湘)、鄱陽湖(贛,最大淡水湖,4-9月為汛期;10-3月枯水期,沿岸多湖灘、草洲、沼澤濕地、淺水湖泊,成為候鳥越冬地)、太湖(澙湖、蘇南)、洪澤湖(蘇)、巢湖(皖)等。外流湖面積減少的原因:泥沙淤積,圍湖造田。
[問題探究]:為什么內(nèi)流湖多為咸水湖,外流湖屬淡水湖?答:因為內(nèi)流湖湖水流不出去,水分不斷蒸發(fā),鹽份不斷沉淀下來導(dǎo)致鹽份越積越多,成為咸水湖.外流湖與外界水系相溝通,水不斷更新,鹽份沒有沉淀下來,水所以不咸。
【資料擴展】湖泊的分類:
·從湖泊水文和化學特性分:咸水湖(如里海、咸海、巴爾喀什湖東部、死海等);淡水湖(如貝加爾湖、洞庭湖、興凱湖等)。在潮濕氣候區(qū),多形成水量豐富的、河湖串通的淡水湖,在干燥氣候區(qū),多形成水淺的和無排水口的咸水湖。
·湖泊的成因類型:構(gòu)造湖(如貝加爾湖、死海、坦噶尼喀湖);海跡湖(如里海、咸海);冰川湖(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數(shù)湖泊、北美五大湖區(qū)、芬蘭的多數(shù)湖泊);火山口湖(白頭山天池);堰塞湖(鏡泊湖、五大連池等);風蝕洼地湖(如我國內(nèi)蒙古、新疆干旱地區(qū)的一些湖泊);牛軛湖等。
長江的概況;水系及水文特征;
經(jīng)濟意義;開發(fā)利用和治理
Ⅰ.長江的概況:
⑴全長6300千米;流域180萬km2;水量10000億m3;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東;注入東海。
⑵干流經(jīng)過11個的省級行政區(qū):青藏川滇渝,鄂湘贛,皖蘇滬。
⑶長江依次經(jīng)過的峽谷和地形區(qū):一二級階梯的虎跳峽;二三級階
梯的三峽。依次經(jīng)過青藏高原、
橫斷山區(qū)、云貴高原、四川盆地、巫山、長江中下游平原。
⑷在圖中早出長江上中下游分界線名稱:湖北宜昌、江西湖口。
Ⅱ.水系及水文特征;
⑴長江的水系構(gòu)成:上游:雅礱江-攀枝花;岷江(有支流大渡河)-宜賓;-嘉陵江-重慶;烏江-涪陵;中游:湘江等洞庭湖水系-岳陽;漢江-武漢;-贛江等鄱陽湖水系-江西湖口、九江;下游:京杭運河-江蘇鎮(zhèn)江;黃浦江-上海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由尚恩教育網(wǎng)發(fā)布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